如何划分交流伺服电机编码器的精度等级

发布于: 2025-05-30 14:53
 分类: 新闻

交流伺服电机编码器的精度等级划分方式:

1、角度误差表示

角秒:这是较为常见的高精度表示单位,如一些高精度的绝对式编码器精度可达到 ±5 角秒-±10 角秒等,常用于对位置精度要求极高的场合,如航空航天、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

角分:精度稍低一些,常见的有 ±1 角分、±2 角分等,适用于对精度要求相对较高但不如上述领域那么苛刻的工业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

2、编码器类型差异

增量式编码器精度相对较低,一般通过计算脉冲数来确定位置和速度,其精度受刻线数、信号细分等因素影响,常见精度在 ±10 角分至 ±30 角分左右,适用于对成本敏感且对精度要求不特别高的场合。

绝对式编码器:精度相对较高,可直接输出位置信息,无需回零操作,其精度主要取决于码盘的制造工艺和编码方式等,单圈绝对式编码器精度可达 ±5 角秒至 ±20 角秒,多圈绝对式编码器精度在 ±10 角秒至 ±30 角秒左右,常用于对位置精度和稳定性要求高的场合。

旋转变压器型编码器:精度一般在 ±15 角分至 ±40 角分左右,它的优势在于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工业应用。

3、应用领域需求

高精度控制领域:如半导体制造设备、精密测量仪器等,要求编码器精度等级达到 ±5 角秒甚至更高。

一般工业自动化领域:如普通的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精度等级在 ±10 角秒至 ±30 角秒即可满足要求。

对成本敏感的领域:如一些简单的物料搬运设备、小型风机等,可选用精度在 ±30 角分左右的较低精度编码器。

 

4、编码器分辨率与精度关系

高分辨率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精度,分辨率是指编码器能够分辨的最小单位,而精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例如,一个 16 位的绝对式编码器,其分辨率较高,但实际精度可能只有 ±20 角秒;而一个 12 位的绝对式编码器,分辨率相对较低,但精度可能达到 ±10 角秒。

交流伺服电机编码器的精度等级划分,从角度误差表示看,有角秒和角分两种单位,高精度如航空航天等领域用的绝对式编码器可达 ±5 角秒、±10 角秒,角分精度稍低,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等。

从编码器类型差异来说,增量式精度相对低,在 ±10 角分至 ±30 角分,绝对式精度较高,单圈精度可达 ±5 角秒至 ±20 角秒,多圈在 ±10 角秒至 ±30 角秒,旋转变压器型精度在 ±15 角分至 ±40 角分,适用于不同场景。

从应用领域需求讲,高精度控制领域要求精度达 ±5 角秒甚至更高,一般工业自动化领域在 ±10 角秒至 ±30 角秒,对成本敏感领域可选 ±30 角分左右精度的编码器。

此外,编码器分辨率高不一定精度高,如 16 位绝对式编码器分辨率高但精度可能为 ±20 角秒,12 位的分辨率低但精度可能达 ±10 角秒。所以我们在交流伺服电机选型过程中应该整体评估交流伺服电机精度。